武汉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学分制收费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 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充分利用和共享优质教 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决定在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中实 施学分制学费收费。
第二条 学分制学费由课程学分学费和专业注册学费构成。课程学分学费是指以每类专业应修最低总学分为计算基础,在学 年制学费总额度内确定的每学分应交纳的费用。专业注册学费是 指以不同专业的生均培养成本为计算基础,在学年制学费额度内 扣除课程学分学费后每学年交纳的费用。学生在学制规定时间完 成学业所交纳的费用不高于物价部门现行规定的学年制学费总 额。
第三条 学分制学费收费保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权利,家庭 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办理相关手续后即可注册和选课。
第四条 学分制学费收费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质 量,对学习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
第五条 四年制专业文科类学生毕业总学分为 140 学分,理工医类为 150 学分;五年制专业学生毕业总学分为 180 学分。理 论教学课程学分等于课内总学时/18,实验教学课程学分等于课内总学时/36,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等于教学周数/2,分散的 实践教学环节在折合成周数后计算学分。
第二章 排课与选课
第六条 各学院(系)按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拟定课程、教师和时间,由教务部审核后安排地点,进入 网上选课系统。
第七条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应根据所在专业的 培养方案及个人学习发展规划,在学院(系)指导下选课。选课原则上优先选定必修课,对于前后关联的课程,若前导课程未获 得学分,不能选修后续课程。
第八条 选课在学校网上选课系统完成。所有课程在假期预 选。新生第一学期的课程由所在学院(系)预排,在开学一个月 内完成确认。转专业学生在开学第四周完成退选和补选手续。
第九条 学生每学期选课学分不得低于 15 学分(毕业当年 不作限制),不得超过 30 学分。攻读双学位及实验班学生不得超 过 45 学分。
第十条 学生选课实行试听确认制。所选课程可以试听两 次。后续补选课程不设试听环节,一次选定。
第十一条 通识选修课选课人数不达 15 人不开课,选课学 生须及时改选其他课程。
第三章 收费标准
第十二条 专业注册学费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成本、专业特 色、学科差异而确定,标准如下:一般专业每学年不超过 1500 元,热门专业每学年不超过 2500 元,艺术类专业每学年不超过
5500 元。
第十三条 课程学分学费按学生所修每门课程规定的学分
收费,每学分学费 100 元。
第十四条 此收费标准根据国家和湖北省有关政策可作相 应调整。
第四章 学费结算
第十五条 学分制学费收取方式为:专业注册学费按学年收 取,课程学分学费按“先选课后缴费”的原则收取。
第十六条 学生未在规定时间内交清专业注册学费不予注 册。确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按时交纳者,须在新学年开学第一周内按照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通过奖、贷、补、减和“绿色通道” 等多种资助方式及时办理相关手续,随后可取得注册和选课资 格。
第十七条 学生在第三次开课前退课,不收课程学分学费; 第三次开课后不能退课,不退课程学分学费。
第十八条 经本人申请,开课单位审核和教务部审批同意,可以免修免考。免修免考者,不交纳课程学分学费。缓考者,不 再交纳课程学分学费。
第十九条 必修课考试不及格必须重修,给予一次免费重修 的机会。课程考试及格仍申请重修者可交费重修,但及格重修课程总学分不得超过 10 学分。
第二十条 学生在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规定毕业最低总学分 之外加修的课程(含辅修、双学位、再次重修),按实际学分计 收课程学分学费。
第二十一条 申请认定在外校学习取得的学分时,如属于按
校际交流协议学费互免的学生,须交纳专业注册学费和课程学分 学费,除此之外的学生只交纳专业注册学费。
第二十二条 转专业的学生如转入专业的专业注册学费与 原专业不同,当年按转入、转出专业注册学费标准各一半交纳。 学生已修课程学分学费不退。
第二十三条 因生病等原因休学(保留学籍)、中断学业的 学生,按月计收当年的专业注册学费。休学期满复学,按月计收 专业注册学费。专业注册学费按每学年 10 个月计算,不足 1 个 月的按 1 个月计算。
第二十四条 因出国、退学、转学等原因终止本校学习的学生,如在第一学期第一个月内申请并被批准的,不交纳当年的专 业注册学费,第二个月及以后申请并被批准的按 50%交纳;第二 学期申请并被批准的全额交纳。开除学籍者不退专业注册学费及 课程学分学费。
第二十五条 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的学生,按照实际学 习年限交纳专业注册学费。
第二十六条 学生在毕业(结业、肄业)前,必须交清专业 注册学费和所修课程学分学费方能取得毕业(结业、肄业)资格, 正常办理离校手续。
第五章 奖 励
第二十七条 学生可申请取得不超过 10 个创新学分,并记 为通识选修课程学分。创新学分不交纳课程学分学费。
第二十八条 学生一学年内所修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达到
3.7 及以上,下一学年奖励 3 学分的课程学分学费。 第二十九条 学生毕业时总平均学分绩点排在当年毕业生
总人数前 1%的,返还全部课程学分学费。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 2011 级全日制普通本科生起实施,“新 生新办法,老生老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教务部负责解释。 附件:学分制收费参考标准表
学分制收费参考标准
学年学费标准(元) |
学制(年) |
总学分 |
专业注册学费(元) |
5850 |
4 |
140 |
2350 |
5850 |
4 |
150 |
2100 |
5850 |
5 |
180 |
2250 |
4500 |
4 |
140 |
1000 |
4500 |
4 |
150 |
750 |
4500 |
5 |
180 |
900 |
9000 |
4 |
140 |
5500 |
5850(第一、二学年) +15000(第三、四学年) |
4 |
150 |
6675 |
注: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发改价格〔2005〕2528 号文件精
神,国际软件学院的学生学费收费标准分为成本收费标准和一般收费标准,第 一、二学年为每人每年 5850 元,第三、四学年为每人每年 15000 元。医学七、八年制的学生,最后 2、3 年按照研究生标准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