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52期(总第1465期)
武汉大学党政办公室编印 2017年12月31日
本 期 要 目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我校19个学科排名A类
□ IDG资本在我校设立“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
□ 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建院十周年座谈会召开
电子信箱:dbxxs@whu.edu.cn
传 真:68756661
电 话:68752177
★一周要闻★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我校19个学科排名A类
12月28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我校51个参评学科中,19个学科排名A类,26个学科排名B类,6个学科排名C类。A类学科数居全国高校第七。
19个A类学科中,A+学科4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地球物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A学科4个:法学、生物学、软件工程、公共管理;A- 学科11个:哲学、理论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工商管理。
本轮评估首次采用“分档”方式公布评估结果,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为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我校第四轮学科排名前2%的为4个,前5%的为8个,前10%的为19个;前20%的为29个。在第三轮学科评估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本轮前2%与前5%学科数保持不变;前10%的比上轮评估增加1个;前20%的增加3个。表明在激烈的学科竞争中,我校学科建设注重内涵式发展,稳步发展中取得新成绩。
据悉,学科评估由教育部学位中心自2002年首次开展,平均四年一轮,至今已完成四轮。第三轮学科评估完成于2012年。我校在第三轮评估中,排名前1(含并列)的4个,前5%的8个,前10%的18个,前20%的26个。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比第三轮增长76%),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 (研究生院)
▲ IDG资本在我校设立“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
为纪念恢复高考40年,感恩查全性院士在1977年积极倡言恢复高考这一历史性建议与贡献,12月28日,1977年参加高考的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及合伙人周全向武汉大学捐资1977万元设立“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校党委书记韩进、校长窦贤康,校友代表艾路明,查全性院士的女儿查小蕙等共同出席活动并见证签约仪式,副校长周叶中主持。
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IDG资本及熊晓鸽风采短片,周叶中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感谢熊晓鸽、周全以出资设立奖教金的形式感恩查先生的历史性贡献,并以此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事业。
窦贤康与熊晓鸽签署捐赠协议,并颁发捐赠证书。根据双方协商和学校相关规定,学校聘任熊晓鸽为董事,韩进颁发董事聘任证书并赠送纪念品。
熊晓鸽深情讲述了自己与周全因为有幸参加1977年高考进而改变人生命运的难忘经历。“本科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以查先生的名字设立这个奖教金,也是对查先生当年建议的一个纪念。”此前一天,刚到学校的熊晓鸽一行就专程登门拜访了查全性,向查老深深鞠躬表示感谢。熊晓鸽还特意为查老准备了一幅题字:“知识分子的天职是推翻成见”,查小蕙代表父亲收下了这一份宝贵心意。
1978级哲学系校友、当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艾路明代表广大校友,对熊晓鸽、周全及IDG资本的大爱善举表示感谢。
曹广晶对熊晓鸽的感恩之心表示赞许。他认为,熊晓鸽的善举不仅是对社会的感恩和回馈,更是为更多年轻学子改变命运做出了贡献。
窦贤康说,熊晓鸽以这样的方式感恩查先生这样对历史做出重要贡献的人,这一做法令人敬佩。他表示,“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不仅是感恩查先生当年的建议推动高考改革,使千万优秀的学子能到大学中学习,也是对学校本科教学的支持。
本次IDG资本捐资设立的“查全性教授1977奖教金”,总出资1977万元,用于奖励武汉大学本科授课教师,首期奖教金自2018年到2036年,拟通过学生票选,每年选出20位老师予以奖励。
(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
▲ 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建院十周年座谈会召开
12月28日,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建院十周年座谈会召开。湖北省副省长周先旺,国务院原参事、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张纲,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原副主任委员王泽洪,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倪大航,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邹贤启,校党委书记韩进等出席。 湖北省教育厅、宏观质量管理湖北省协创中心协同单位湖北工业大学、武汉深度网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系)负责人、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师生和校友代表参会。
会上,倪大航宣读了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的批示。批示指出,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高举质量旗帜,秉承“质量第一”理念,聚焦质量发展研究和质量人才培养,勇于创新、主动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原创性、前瞻性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质量管理人才,为促进我国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进一步发挥传统优势,深入搞好教学科研,广育质量管理人才,深入参与质量强国战略实施,力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
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总结了质量院工作,展望了下一个十年的发展目标。
作为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创建人之一,王泽洪介绍了十年前的创建背景。他表示,社会的热点、企业的难点、政府工作的重点,是质量院当初成立的出发点,也是质量院人十年如一日开展科研、教学和业务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希望质量院早日建成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院,在质量发展战略性问题上成为党和国家、政府智库。
张纲表示,武大质量院的十年为我国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创了若干个“全国第一”。质量院已经成为中国质量发展中的优质研究品牌,将在中国质量发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韩进表示,十年来,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师生在质量研究和人才培养领域作出了突出成绩,为国家和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为武汉大学的学科发展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质量院继续坚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农民工一样劳作”的理念,致力于打造自己的专家队伍,顺应形势发展,推动中国质量研究强起来,在国内乃至世界发出属于武大的声音。
周先旺指出,质量院坚持不忘初心,在质量这个细分的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质量工作传播了巨大的正能量,是武汉大学、湖北省乃至全国人民在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加油站。希望质量院继续专注经济发展的质量研究,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质量发展秩序,为湖北的质量强省建设多献良策;继续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建好办好“中国质检大讲堂”,为湖北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为“质量强国”战略奠定高质量人才基础;继续加强质量治理研究,为湖北深化质量领域改革,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质量治理机制提供智力支持。 (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部门信息★
▲ 武汉大学2017年十大新闻及新闻人物揭晓
12月27日,学校十大新闻评选委员会经过严格认真评审,评出了“武汉大学2017年十大新闻”和“武汉大学2017年度新闻人物”。分别是:武汉大学及十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徐红星窦贤康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才强校年”成果丰硕;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荣誉称号花落武大;六院士同上一门课,多措并举培养一流人才;7000毕业生集体行拨穗礼,武大学子风采卓然;校友捐资亿元设立人才引进基金,投资3200亿助推武汉腾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京汉两地“生死速递”肺移植彰显大爱获社会点赞;武大首倡中法非三方高等教育论坛,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零时差”“全覆盖”掀起十九大精神学习热潮;《李达全集》广获好评,获批国家重大仪器研制项目,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年度新闻人物:朱英国。 (宣传部)
▲ 全国文明校园创建调研组来校调研
12月27日,由中央文明办与教育部组成的调研组来校,实地调研全国文明校园创建情况。调研组由中央文明办三局巡视员、副局长杨武军带队,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省教育厅、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调研组对校园道路、景观、宣传栏、教室、食堂、宿舍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参观校史馆、十八栋历史文化教育基地,以及万林艺术博物馆等育人阵地,审核学校文明创建支撑材料,全面检查我校文明创建情况,并举行座谈。
校党委书记韩进、党委副书记沈壮海,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系)负责人、师生代表、职工代表、家长代表等参加座谈会。沈壮海主持,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我校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整体情况。
杨武军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全国文明校园是国家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是对高校文明创建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作为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武汉大学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推广和借鉴。本次调研就是要进一步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推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在全国广泛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他期望,武汉大学以获评首届“全国文明校园”为契机,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宣传部)
▲ 第八届武汉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颁奖礼举行
12月27日,第八届武汉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颁奖典礼举行,校长窦贤康、校党委副书记赵雪梅,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系)负责人、师生代表参加活动,张俐娜院士、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司莉、水利水电学院教授槐文信、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方德斌、计算机学院教授杜博、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王战、测绘学院教授花向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教授牛小骥、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来斌、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教授等10名老师获“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荣誉。 (宣传部)
▲ 2017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总结表彰会暨第九届“自强
杯”创业大赛启动仪式举行
12月28日,2017年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总结表彰会暨第九届“自强杯”创业大赛启动仪式举行,校长窦贤康、校党委副书记赵雪梅为获表彰的集体和个人颁奖。全校4个学院(系)获评先进集体,43名学生及9名团队指导老师分别获评先进个人和优秀指导教师,8名教师获评先进工作者。
窦贤康指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程中,科技创新具有重大意义,年轻人应当努力学习、打好科研基础,今后为国家科技创新做出重要贡献。他表示,学校将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要在全校形成崇尚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文化氛围,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软环境,使学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受熏陶、得锻炼、长才干。其次,要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培养引领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最后,要促进各类资源充分共享,构建高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支持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训练、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和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使之真正成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
赵雪梅宣读表彰文件,希望获表彰师生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希望学校和各单位积极创造条件,营造倡导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浓郁氛围。
会上,第十五届“挑战杯”4支获奖队伍分别就科研成果和“挑战杯”精神进行了展示。 (校团委)
★院系信息★
▲ 于丹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12月26日,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结束公示,我校于丹教授领衔的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生态站教师团队入选。另外,我校副教授刘星正在西藏大学挂职,其领衔的生态学教师团队入选。
于丹带领研究团队驻守梁子湖23年,进行定位观测、水生植被重建、湖泊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研究。经过艰苦研究与摸索,逐步建立起“优势物种筛选—生物学规律破译—人工大面积种植”的梁子湖水生态修复模式。他们种下的水草,在梁子湖底繁衍成超过20万亩的丛林,被世界自然基金会成员誉为“水下原始森林”。于丹团队的研究与实践,让梁子湖生态一次次劫后重生,生机盎然。梁子湖已成为我国湖泊生态恢复的成功模式,2009年排名第一进入国家8个保护湖泊之列,2010年被纳入湖库生态安全管理技术体系建设与示范推广项目,进行全国性示范推广。梁子湖生态站也于2016年获评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 (生命科学学院)
★ 信息摘编★
▲12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做客珞珈讲坛第218讲,带来题为《边臂效应:从不对称催化到乙烯可控聚合》的专题报告。副校长舒红兵为其颁发珞珈讲坛纪念证书。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12月27日,由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与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时空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揭牌。 (信息管理学院)
▲12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副巡视员马强一行来校,就武汉大学中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研究院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会前,校党委书记韩进与马强会谈,就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进展和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交换了看法。湖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曹松,我校常务副校长谈广鸣出席座谈会。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12月28日,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校长助理比姆·什雷斯塔教授(Bim Shrestha)一行6人来校,副校长李斐及相关单位负责人会见来宾,洽谈合作事宜。 (国际交流部)
▲12月29日,《无边的现实 多重的现在》湖北当代艺术样本展在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幕,副校长舒红兵、泰康保险集团助理总裁应惟伟、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等出席。 (图书馆)
▲12月29日,第十二届“芙蓉学子·榜样力量”武汉大学优秀学生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举行,校党委副书记赵雪梅出席。12个团体和个人获奖,其中,“暖医之家”团队、张元骜获社会实践奖,珞珈论坛项目部、“武汉大学智能车队”获团队合作奖,赵杰、何星辰获自强不息奖,“大山里的魔法教室”团队、杨理斯获公益行动奖,师齐、黄浩东获评经济与管理之星,赵望宇、饶浪获学术创新奖。
(校团委)
▲12与30日,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在我校召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苗前军、副校长李建成出席会议。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魏秀琴)
▲日前,《美国化学会志》《德国应用化学》《先进材料》等化学、材料领域顶尖期刊连续报道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付磊教授课题组在原子级精确构筑二维晶体领域取得的进展。
(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
责编:彭蛟 校对:高功敏 打印:阮芳 (共印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