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
武汉大学党政办公室编印 二○一六年五月十日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校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武汉大学积极结合校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有效的育人资源,有力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了校史校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了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充分利用历史资源。学校拥有包括老图书馆、工学院等15处26栋老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设置了李四光、闻一多等相关历史人物的塑像多处,校园内还有丰富的革命历史遗存,是开展纪念活动、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学校对历史建筑群进行了整修,对校内相关资源进行了梳理,开辟了周恩来故居、闻一多纪念馆、“六一惨案”纪念亭、珞珈山“十八栋”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在校园内接受最直接的红色文化教育和熏陶。
深入挖掘精神内涵。一是组织力量搜集整理了建校以来与国家、民族发展历程相关的文字、图片、实物和影像等历史资料,以校史馆、万林艺术博物馆、多个专题纪念馆为线下平台,以武汉大学新闻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为线上平台,组织《抗战烽火中的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校史展》等专题展,内容涉及传统文化、近代历史、建校历程、红色文化、学术传承等方面,形成了立体多元的展示教育体系。二是根据搜集的历史资料,整理相关历史人物的回忆录、传记资料和日记等重要历史文献资料,开辟“国立武汉大学抗战十子”(名言、事迹、小传)等专栏,讲述和传播历代武大人救亡图强的故事和爱国情怀,不断挖掘和阐释爱国主义精神和大学精神。
扎实开展教育活动。一是组织开展了爱国主义主题的历史文化节、歌咏会、书画展、研讨会、艺术作品展演等,引导各学院(系)组织爱国主义的主题班会、团会,并组织参观校内外历史遗址和相关展览。二是组织了多支社会实践队在暑期赴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革命老区等地调研、学习;重点组织“重走西迁路”等活动,设置了“西迁乐山纪念碑”,开展寻访老校友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校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宣传部)
责编:彭蛟 校对:王业高 打印:阮芳 (共印:3份)